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为免疫异常,血液循环中有抗血小板抗体,使得血小板破坏过多,从而导致紫癜。一般在秋季发病最多,起病急,常常伴有畏寒、发热和皮肤粘膜紫癜,患者除了积极治疗外,也要做好养生保健和预防工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养生保健?
1、远离一切诱发因素
感染是导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原因,大约80%以上的人发病前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慢性患者常常因为感染而使得病情加重。常见的病毒感染,有肝炎病毒、疱疹病毒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感染会通过免疫机制,生成抗血小板抗体,大量破坏血小板,从而损伤巨核细胞,使得血小板生成减小。所以需积极预防感染,及时去除病因,就能防止此疾病。禁止非法采血,注意安全输血,避免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对预防HIV感染和肝炎病毒感染是必须的,而一旦发生HIV感染或肝炎病毒感染时,应及时隔离和到医院治疗。参加必要的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积极防治感冒,消除慢性炎性病灶。保证居住环境以及饮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女性患者应暂缓妊娠,宜行严格的避孕措施, 以免因妊娠而加重病情,待病情缓解或治愈后再怀孕为宜。
2、限制活动,避免受到外伤
本病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避免外伤,特别要注意保护头颅,不使其受震荡或摔伤,以免颅内出血。要以安卧或静坐休息为宜,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等精神刺激。要注意安排正常作息时间,避免熬夜、用力过度、劳累等。避免用力大便,若大便干结可服用缓泻药或以开塞露通便。住院患者应仔细观察病情,注意出血部位、出血量、贫血程度等,特别要注意有无烦躁、头痛、嗜睡、昏迷、抽搐等颅内出血症状。对有出血倾向、血小板低下的患者应尽量避免肌注药物、拔牙、扁桃体摘除等手术。本病慢性期应防止各种创伤,皮肤粘膜应保持清洁,切忌搔抓皮肤,衣服以宽松柔软为宜,切忌粗糙紧束的服装摩擦皮肤,以免加重紫癜。
3、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急性型患者因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而后发生出血,故应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注意出血,可较早发现本病,这主要见于儿童。而成人多为慢性型患者,早期无明显不适,往往不引起患者注意和重视,最早的表现是:(1)无原因(少数是碰后)、无疼痛的皮肤出血点或淤斑,有些人常在洗澡时无意中发现;(2)刷牙时较平时易发生牙龈出血;(3)女性无原因月经量较前增多等。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到医院检查血小板,若血小板减少应到医院进一步确诊和治疗。
4、慎用药物 应避免使用引起血小板减少和损害血小板功能的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虽然有效,但长期大量应用或突然停药会产生许多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必须严格在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用药,切不可自行增减或停用激素药5、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有贫血的患者应选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忌用温补,应以偏凉或性平者为好,多选用蔬菜水果性凉者对止血有利。忌油腻、生硬食物并忌用刺激性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