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血液知识 >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过低的原因,需要谨记

发布时间:2023-03-23    文章来源:陕西省血液病研究所附属医院    浏览次数:

  血小板过低的原因,需要谨记

  当今社会血小板过低的病人越来越多,这种疾病越来越普遍,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这种疾病,迫切的想弄清血小板过低的原因,以便更好的预防这种疾病。我们看看血小板过低的原因有哪些?

血小板减少症.png

  1、血管因素

  产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很多,临床上发现有些病人的出血程度与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不成比例,这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出血与毛细血管功能障碍也有关系;例如脾切除后,虽然部分患者的血小板数并未上升,但出血现象会改善;用激素治疗后,人们的血小板数量也不一定增加,但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转为阴性;此时就可以证明血管出现问题时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疾管脆性试验转为阴性,同时人们的出血情况也会减轻病出现的。

       2、脾脏因素

  通过医学发现脾脏可能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重要部位之一,而当脾脏产生大量抗血小板抗体时,人们正常血小板经过脾脏与抗血小板抗体结合而出现过敏情况,致敏血小板极易被吞噬细胞所吞噬,因此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3、遗传因素

  通过表明血小板减少患者及其直系健康的家属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学缺陷,也再次证明了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出现可能与遗传有很大关系,也在提醒一些体质不好或者是自身患有此病的人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准确治疗,避免把此病遗传给自己的孩子。

  4、病毒感

  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患者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癌等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疾病出现;其中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明显增高,也证明是病毒抗原引起的;其中本病的发病机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fc受体或是病毒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与血小板膜起交叉反应,从而损伤血小板并被吞噬细胞所清除而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5、此外还有一些因素

  HIV感染,输血后会出现紫癜,新生儿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内凝血性疾病如产科并发症、癌症、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创伤性脑损害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溶血性尿毒综合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严重感染伴败血症。


24小时咨询热线———— 029-89363636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